“藉飞龙而夺标归”,在土华曾有这样一只载誉而归的独特龙舟
2022-06-09 23:22:58


对海珠区华洲街土华村来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二都是一个盛大的节日:“龙船节”开始了。龙舟是土华村文化的标志之一,一谈起扒龙舟,土华村民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土华村的龙舟健儿们在龙舟竞赛中多次取得辉煌的成绩,一只名为“玻璃占”的老龙舟更是土华西约的骄傲。

“藉飞龙而夺标归”

1956年,广州市在西郊海角红楼举行龙船竞赛活动,土华村西约谭姓龙船与新洲渔民队合作参赛,一举赢得龙船竞赛第一名!

土华村86岁老人谭应响回忆说,当年比赛的都是坤旬木制造的传统龙船,长40米满员60人,唯独土华的参赛龙船只有26米,满员为43人,在河面上与其他龙船相比短了一大截。当时很多人认为船身短小、人力不足,难以与其他龙船抗衡。哪知比赛一开始,土华的这艘龙舟如同脱弦的箭一样劈浪前行,直奔目的地,最后夺冠。由于这条龙舟短小精悍,并且船头与船尾呈尖状,与当时一种稻谷的品种“玻璃占”类似,从此这艘土华西约谭姓龙船就得了一个很雅致的绰号叫做“玻璃占”。夺冠后,新洲的渔民回赠这艘载满荣誉的“玻璃占”一面镜屏,上书:藉飞龙而夺标归。

60多年后,这艘“玻璃占”仍是土华人心目中的骄傲,珍藏在土华的龙船坞内,它的故事也将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

9条传统龙深埋龙船基地

民谚道:“四月八,龙船透底挖”,说的就是“起龙仪式”。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村民们要把深深埋在涌底或池塘里的龙船挖起来晾风干、上油,择好吉日将龙船头、尾披红挂彩装上龙船。

来自育贤、紫气、东约等土华村各坊的9条“传统龙”埋在2018年正式启用的土华联社龙船基地里,土华村文化保育学者谭鉴洪介绍,塘中的传统龙以坤甸木为制作材料,因坤甸木是贵重木材,对储藏条件的要求比较严苛,不能受太阳暴晒,要埋藏在河涌水、泥浆中保护。每年龙船节过后,这些龙舟要重新被埋下,称为“藏龙”,次年的龙船节前再挖出,称为“起龙”。此外,还有数十条杉木造的传统龙则放置在华快桥底。

往年,土华的“起龙仪式”都热闹而隆重,由负责人开启龙船塘的水闸放水,还未等水完全褪去,各坊代表就迫不及待地跃下水中。“起龙”的过程也十分讲究,在放水过程中,村民们拔走船体中的小塞子,等水泵抽走大部分船肚子里的水后,村民们再一瓢一瓢将舀出,等下午潮水再涨起来,龙船浮沉于水中,村民们才开始清洗船身的泥浆。整个“起龙”通常要持续一整天,在众人的努力下,于河底沉睡了近一年的“老龙”终于重焕新颜。

龙船胜景

对于土华村民而言,龙船节最期待的节目之一莫过于观“龙船景”。往年农历五月初二,在土华小洲的河涌上,从早上到傍晚有100多条盛装打扮的外村龙船前来探亲,前来观景的村民和游客更是早早来到河涌岸边,以求在最佳位置看到最壮观的“龙船景”。

旗帜飞舞,锣鼓喧天……缓缓进入河道的龙舟引来岸边的叫好声和招呼声,龙船上的扒仔也与岸边热烈回应。此时观龙船景的土华村民也不会闲着,有的扇动蒲扇招呼扒仔上岸吃各式龙船饼、喝茶水补充体力;有的敲响铜锣、放下梯子指引扒仔上岸;有的在岸边点燃鞭炮欢迎各地龙船到来。前来探亲趁景的龙船在码头前来回扒上两趟左右 “回龙”,并放炮仗作为回礼。

各村龙船队来土华村探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便是“换帖”。待扒仔上岸歇息,站在门口迎接的村民与带船的长者相互嘘寒问暖一番,随后探亲龙船队里的长者递上一张红色的谢帖感谢土华村人的盛情款待,土华村民也会回一封柬,让探亲的龙船带回去贴在祠堂,往年村中的公告栏总会贴满整整齐齐的上百张拜帖,非常壮观。

千百年来端午民间习俗长盛不衰,龙船文化丰富多彩的展现形式深受大家的喜爱。土华村的村民们在为村里带来竞技荣誉的同时,也在不断发掘本土龙船特色和资源优势,将创新元素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给龙船文化添上崭新的内容与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