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2-06-09 23:16:18





近日,记者从海珠区相关部门获悉,海珠区正在和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城市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作开展海珠湿地生态系统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测算,并将逐步构建“城市GEP”核算体系,用直观的数字为无价之宝的生态环境资源“核价”,全面测算区内湿地、河涌、碧道、绿地等辖生态资源的多方面价值。




持续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修复项目

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广州市海珠区被珠江四面环绕,辖内有74条河涌,形成了中心城区独特的江、涌、湖、园、林于一体的江岛生态系统。十年前,广州市争取到全国首例“只征不转”政策,永久保护万亩果园、保护海珠湿地。


监测到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黄胸鹀,以及灰林鵖、白腰草鹬……城央再现鱼鸟成群的景象。近年来,海珠湿地持续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修复项目,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目前,海珠湿地记录有维管束植物146科835种;动物270科888种,包括昆虫类155科536种,两栖类5科8种,爬行类11科22种,鸟类53科187种,哺乳类4科8种,鱼类18科60种,底栖动物24科67种,还发现新物种“海珠斯萤叶甲”“海珠珐轴甲”。海珠湿地修复项目的显著成效,不仅在国内屡获大奖,荣获首届LA风景园林奖生态贡献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在2021年亚非中东地区风景园林奖中摘得2项殊荣。


如今,这片占地1100公顷的“巨无霸”城央湿地,融合了繁华都市与自然风光,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宜居的生存空间。




破解环境执法难题

及时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此外,海珠区为破解更多生态环境领域执法监管难题,健全完善政府主导、公检法联动、企业知责履责的多元力量共治体系。今年3月,海珠区人民法院与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签订《涉生态环境纠纷联动联调机制共建协议》,整合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资源,及时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降低损害后果。


今年初,一家复合小作坊未办理相关环评审批和验收手续,未配套废气治理设施直接排放,涉嫌违反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经法制教育,经营者认识到此类业态不符合当地环保要求,主动改正违法行为,拆除了生产设备,消除了污染。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按照轻微违法行为免处罚有关规定对其免予行政处罚,成为海珠区生态环境领域首宗“首违不罚”案例。


4月,在一宗涉噪声扰民的邻里纠纷中,因噪声未达到限值无法予以行政处罚。海珠区转变思路,从侵犯了他人宁静生活权益的角度出发,向当事人发出诉前禁止令,有效解决了纠纷.


5月,海珠湿地周边一家汽修厂涉嫌喷漆废气直排,海珠区法院提前介入,协同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向该作坊发出《法律风险提示书》,告知其污染环境可能面临承担行政、民事及刑事责任等后果。该厂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搬离原址。海珠法院和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仍不忘叮嘱其到新址务必落实环保措施、守法经营。


从海珠首例首违免罚、全省首例环境侵权诉前禁止令,到首创生态环境领域法律风险提示,彰显了海珠区用法律武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群众生态环境权益的坚定决心。据悉,“十三五”期间,海珠区共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928宗,移送法院强制执行500余宗;强化“两法”衔接,利用“公安网+盘查”“大数据+预警”精准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破获污染环境犯罪案件5宗,判处有期徒刑10人,行政拘留4人。




构建体系,全面测算区内湿地、河涌、碧道、绿地等辖内生态资源


2022年5月18日,海珠区第22届环保工艺美术创作比赛表彰和展示交流会在晓园中学顺利举办。活动共征集得参赛作品三百余件,数量、质量均为历年之最。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梁森表示,参加第一届活动的同学,年长的将近不惑、最小的也快30岁了,他们的孩子可能正在参加今天的活动,这是跨越两代人的坚守和传承。


据悉,海珠区正在和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城市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作开展海珠湿地生态系统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测算,并将逐步构建“城市GEP”核算体系,用直观的数字为无价之宝的生态环境资源“核价”,全面测算区内湿地、河涌、碧道、绿地等辖内生态资源的多方面价值,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