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百年前,八小时工作制在这里定
2022-05-05 22:21:41



1922年5月1日至6日,在广州珠江南岸的一处旧盐仓内,来自全国12个城市的173名工人代表齐聚于此,6天时间内通过了包括“八小时工作制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决议案”等在内的十项决议案,并公开发表了《全国劳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下称“一劳大”)的召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工人运动从此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记者了解到,“一劳大”旧址于去年5月起闭馆修缮,预计在近期重新开放。带着崭新的面貌,这栋百年历史建筑将继续为人们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往事。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北面主楼。


探访丨百年旧址仍熠熠生辉


跨过解放大桥到达滨江西路230号,一栋白色的四层小洋楼便映入眼帘,楼顶正中央巨大的红色五角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楼门匾书“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道破了这栋洋楼的不凡身世。


“一劳大”旧址工作人员介绍,整个旧址由南北两幢建筑组成,北面主楼为西式混凝土建筑,南面的大礼堂是当年召开“一劳大”的会场。


走进北面主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全国劳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言》,左侧则是一幅巨型浮雕,描绘了“一劳大”第一天工人代表在广州聚会的场景以及香港海员大罢工等场景。此外,整栋主楼依然保留原木旋转楼梯、窄窄长廊、老旧方格地砖、西式壁炉等民国建筑元素。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主楼一楼大厅巨型浮雕。


穿过前厅,通过廊道,便来到南面的大礼堂。记者看到,礼堂空间轩敞,为中式金字顶砖木结构,辘灰筒瓦屋面,淡黄色外墙。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大礼堂。


据工作人员介绍,此礼堂由海内外机器工人捐资建成,前身是一个盐仓。1921年春,广东地区共产党人谭平山等曾在这里创办工人夜校、开展革命活动。目前,会场根据历史照片和历史记载还原了当时的陈设,主席台设有工人讲堂,中央悬挂一面大红旗,两旁各有大红横幅一张,左边书“世界劳动者及被压迫的民族联合起来呵”,右边书“打破军阀主义打破帝国主义打破资本主义”,堂中悬挂五角星及许多的小红旗,台下摆放复古长凳,让参观者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大礼堂根据历史照片和历史记载还原了当时的陈设,内设有工人讲堂、堂中悬挂一大红星及许多的小红旗,台下摆放复古长凳,修旧如旧。


浪潮丨工人运动如“秋花之怒放”


一百年前,工人阶级还在承受着来自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一劳大”旧址工作人员介绍,1921年开始,全国各地罢工迭起。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为改善待遇,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此次罢工得到了中共广东支部的支持。经过56天的艰苦斗争,香港海员大罢工获得胜利,给其他行业工人以巨大鼓舞。”


在此起彼伏的工人运动浪潮中,一批地区工会和产业工会兴起,被新闻界誉为“秋花之怒放,夏水之暴涨”。特别是在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后,全国工人运动局面为之一新。


随着各地工人运动如火如荼,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愈发认识到,要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指导开展工人运动,各劳工团体也深切感受到联合的必要性。于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应运而生,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酝酿发起举办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


“全国各工人团体钧鉴:顷接多处工会来函,主张‘五一’纪念节在适宜地点召集全国劳动大会,以志盛典……本书记部认为有举行必要,特拟定宗旨及办法列下,请贵团体选派代表一人,持贵团体选派证书,如期赴会为荷……”1922年4月11日的《民国日报》上,刊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关于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通告。其中提出,邀请全国各工人团体于5月1日相聚广州,“联络全国工界感情”“讨论改良生活问题”等。虽然对各地工会情况并不完全了解,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海纳百川,确定了“不分地域、不分党派、只要是工会便邀请派代表参加”的原则。


筹备丨会议选址广州有三重原因

史料记载,1922年春,中共中央准备在上海同时召开共青团、工会第一次全国大会。当年3月6日,中国共产党广东地区早期领导人谭平山致函团领导人建议,大会地点如能够改在广州更好。


据介绍,“一劳大”选择在广州举行有三重原因。一是当时广州已成为工人运动的重心,除了广州的地理优势、工人数量及工会组织效果显著之外,更重要的是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胜利,给大家巨大鼓舞;二是当时中共广东支部在广州地区的工作卓有成效;三是孙中山领导的政府对工人运动持支持态度,当地社会政治环境比较清明。最终,中共中央决定,这项重要的会议就在广州举行。


会议地点选在广州后,在确定具体开会地点时又犯了难。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分部希望借广东机器工会礼堂作为会场。该礼堂由海内外机器工人捐资所建。1921年春,谭平山等曾在这里创办工人夜校、开展革命活动,熟悉里面的情况。加之,该礼堂“庞大而坚固”,可“作大会议堂之用”,是开会最适合之处。然而,时任广东机器工会负责人意欲拒之。


后来,在孙中山的支持下,“一劳大”得以获准在这座由海内外工人用自己力量建起来的会址里举行。


会议丨6天内通过10项重要决议案


1922年5月1日,与会代表齐聚广州,在广州市立第一公园(即今天的人民公园)召开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会后举行了万人大游行,盛况空前。当时国内著名工运人物如李启汉、邓中夏、邓培、苏兆征、林伟民等均参加了大会,陈独秀发表了精彩演说。


当日下午,“一劳大”在广东机器工会礼堂开幕。史料记载,参加“一劳大”的代表共173人,代表了12个城市、110余个工会组织、34万名有组织的劳动者。“工人代表们克服了路途遥远、经费困难等问题,千里迢迢赶到广州。当时珠江上没有桥,代表们还需要坐渡船抵达珠江南岸,再赶到会场,一路可谓非常艰辛。” “一劳大”旧址工作人员介绍。


“一劳大”旧址工作人员还介绍,这次大会的代表成分非常复杂,有共产党、有国民党、无党派,甚至无政府主义者、招牌工会等。在6天的会期里,各种观点冲突和意见分歧不时发生,但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牢牢把握大会的宗旨和方向,通过采取民主讨论、求同存异等办法,确保了大会的圆满成功。


为期6天的大会更是成果丰硕,会议通过了10项决议案,包括“八小时工作制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订定中国劳动歌及劳动旗帜案”等。


“一劳大”的胜利召开,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走向联合、走向团结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工人联合起来的新纪元,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威望与信誉,更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传承丨红色革命旧址活化利用

在此后几十年的纷飞战火中,“一劳大”会址被幸运地保存了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会址被政府接管,并移交广州市总工会,作为广州职工业余教育和机电工会的办公场所。


“一劳大”旧址的考证确认工作历时三年,由于没有充分史料支撑,专家们始终无法确定具体位置,直到2006年广州第四次文物普查中,广东机器工会会所作为“一劳大”会址的“身份”终于得到了确认,这幢历经岁月洗礼的小楼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里。2011年,广州市总工会对旧址进行了原状修复。


目前,“一劳大”旧址已活化成为中国工人运动革命传统教育暨研究基地、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并且向公众免费开放参观。


馆内还陈列着大量百年来中国工人工作、生活以及开展工人运动的史料文物,当人们看到这些文物时,当年工运代表振聋发聩的呐喊声犹在耳边回荡,更能体会到现今幸福生活和工作福利是多么来之不易。


街坊声音:

这里有故事,来这里有意义


“一劳大”旧址免费向公众开放参观后,吸引了许多居民慕名参观,以此追忆革命岁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家住海幢街南华中路的田先生介绍,“一劳大”旧址开放期间,他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过来参观,了解现场一些新的展览。“这里有故事,来这里有意义。”他告诉记者,“‘一劳大’旧址内有丰厚的展陈、翔实的史料,还有专业的讲解员,可以帮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那段红色往事。”


居民程先生则表示,自己的孩子就在“一劳大”旧址附近的小学上学,学校曾经组织过学生前往参观学习,这对孩子来说是绝佳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重温历史,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