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西这位环卫工有点“牛”,自学技术改造降尘“神器”,扮靓城市环境
2022-02-17 23:23:11




关于他的故事


清晨6点半,晨光熹微,寒风瑟瑟,当许多人还在梦乡时,位于海珠区南华西街永兴社区的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已亮起了灯。灯下,环卫工人黄志强仔细清扫地面垃圾,随后麻利地将垃圾桶和洗手池擦拭一新,确保无积存垃圾渗透液、无细菌滋生。7点半左右,垃圾投放迎来高峰时段,黄志强一边热情地与前来投放垃圾的街坊打招呼,一边耐心引导大家正确将垃圾放入不同颜色的分类箱内。


今年46岁的黄志强在南华西街环监所从事环卫工作已有8年时间,是南华西街道环卫义务消防员小组长。在这8年里,他每天早出晚归,耕耘在环卫工作第一线;他积极创新,改良发明各类“神器”,帮助街道内街巷保洁降尘。


0 1
积极创新

自学技术改造降尘车

让垃圾桶巧变“景点”


在南华西,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台“神器”,它不仅有高压冲洗、路面洒水的功能,还能喷出离地面7米左右的细雾,沉降空气中的颗粒物。最重要的是,车身轻便小巧,可以深入内街巷、在建工地进行降尘工作,而它的发明者就是黄志强。



据悉,由于南华西辖内的主干道同福西路和南华西路树木多,加上道路及街巷相对狭窄,历史建筑物相对密集,日常路面使用的雾炮车体积较大、喷雾力度强大,不便于在街道通行。于是,街道环监所提出了改造出适合南华西辖内保洁工作特点的降尘车的要求,并鼓励一线环卫工人积极建言献策。


黄志强说:“我原来是开环卫车的,懂一点机械原理。有了改造想法后,我就利用业余时间翻书自学改造。”


改装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光是喷嘴角度,黄志强就前前后后做了几十次实验,才找到最佳角度。每天一下班,黄志强就投入到降尘车的改造中。“碰到了很多困难,却从未想过放弃,一心想着把它改造出来,就能让我们的保洁工作做得更好。”只有高中文化的黄志强,靠着不断查阅资料和请教身边的人,花了五个月时间让降尘车“变身”。值得一提的是,和一辆动辄就要30万元左右费用的降尘大炮相比,黄志强改造的雾化降尘车,改装费用为4320元,成本不到原来的2%。



改造后的降尘车,车身小巧,能喷出离地面7米左右的细雾。


2021年6月,南华西街道拟对龙武里、兆龙里等社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改造,并向一线环卫工人等征集意见。黄志强主动请缨,参与垃圾投放箱体的设计。


他利用休息时间,和其他几位同事一起“头脑风暴”,他还承担起画图纸的任务。黄志没有美术功底,也不懂得电脑绘制软件,就买来纸、笔、尺,一笔一,在白纸上进行构思。经过半个多月的修改,黄志强的设计图纸最终被采用。这种新型垃圾分类桶长宽均为50厘米,非常适合狭窄的内街巷;顶部设计成盆栽,栽种各种绿植,在非投放时段完全闭合,还能化身为装点街巷的绿化景观。



改造后的垃圾分类点巧变“景点”。


0 2
坚守岗位

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

早出晚归热心服务


黄志强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每天早上7点至9点,是南华西街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的开放时间。黄志强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投放点做准备。他不怕脏不怕累,细心检查水箱、烘手机等设备,对垃圾桶箱、水池进行消毒,及时擦掉水渍、污渍,保持投放点干净整洁……在“守桶”过程中,黄志强耐心、细致,他细心地叮嘱居民在丢弃厨余垃圾时要破袋;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会主动上前帮助他们。



黄志强对垃圾桶进行擦拭。


要近距离和厨余垃圾“亲密接触”,又脏又臭,不少居民产生抵触心理,对此黄志强总是劝导:“垃圾都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他坚持站桶督导居民做好分类投放工作,慢慢地,越来越多居民自觉定时分类投放厨余垃圾。黄志强还透露,根据他每天守桶的分类投放点反馈的数据显示,现在大约有80%的居民自觉将垃圾进行分类。“特别有成就感,我越来越享受这份工作。”黄志强笑称。



黄志强守桶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同时,黄志强的热心肠也获得居民点赞。永兴社区街坊兴叔评价:“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经常晚上9点多都还在整理投放点的垃圾。小区老人多,他会主动帮忙提东西。”街坊陈小姐称赞:“这位环卫工人很有耐心,看到有居民不懂垃圾分类时,他会轻声细语地劝导,看到小孩来投放垃圾时,他也会主动进行讲解。”


除了“守桶”,黄志强每天还要负责环岛路和滨江西路等路段的路面保洁和洒水降尘,一年365天,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从未间断。今年春节,他和往年一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黄志强每天还要负责环岛路和滨江西路等路段的路面保洁



黄志强驾驶扫地车对滨江西路进行保洁。



恪尽职守,朴素而崇高,寒来暑往、雨雪风霜,把使命化作坚守的动力。e家君觉得,正是因为有像黄志强这样看似平凡的人,执着地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才换来我们今天干净整洁的宜居环境,他们塑造了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精神,谱写了环卫工人服务街坊的动人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