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近2000居民,低调的“网红” 家庭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2021-05-06 22:20:44


6年前,她开始当家庭医生时,到社区走访经常被拒之门外。但如今,周边居民纷纷“走后门”要与她签约。一些社区老病人,遇到难事第一时间找她,把她当成了“比儿女还亲的家里人”。她的医术医德在居民中口碑相传,让人信服。


她,

就是江南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

陈萍医生。

这位低调的网红“家庭医生”背后,

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她是怎样的一位家庭医生?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陈萍

疫情隔离似“无情”
家庭医生履约奉真情


疫情期间,陈萍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方便签约患者与她联系。大年初三早上六点多,陈医生突然接到一个跨国长途电话,紧接着就传来了签约老病友李大伯焦急的声音。

“陈医生,是我,年前出来东南亚旅游,昨天开始咳嗽、喉咙发炎,今早起床更是疼得厉害,现在呆在酒店,现在疫情严峻,去医院受到交叉感染的机会大,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去哪里就诊。”

陈萍医生详细询问了李大伯和家人的具体情况后,告诉他只是普通感冒的症状,根据他随身带的一些感冒药物,开了一个“远程”处方,并嘱咐他放松心态,注意休息,在酒店观察就可以。经过2天休息观察后,李大伯情况好转。


“现在是防疫关键期,您待在家里最安全,药一定要按时服用。”


伴随着温暖的提醒,江南中街几个社区的慢性病患者相继收到了这样的微信提醒。这只是陈医生团队服务中的一小个环节。


“疫情期间居民更需要健康关怀,家庭医生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更要和签约病人加强沟通。”陈萍医生一直以来遵循的原则是“要签约,更要履约”。在隔离酒店工作期间,还挤出时间为有急需的签约居民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贴心暖意的服务使患者与家庭医生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还好发现得早,真是多亏了陈医生!”


这是街坊们最常对陈萍说的话。


与大医院医生不同,家庭医生需要承担更多健康管家的职责,提早发现并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健康隐患”。


家住江南苑的曾阿姨,在一次普通门诊中,陈医生为其作体格检查时发现了腋下淋巴肿大,经询问,才知道这一症状持续了一段时间,只是服用中药调理,一直没太在意。陈医生立马查阅了曾阿姨的健康档案,怀疑是乳腺癌的可能。


正当曾阿姨不知所措时,陈医生宽慰道:“阿姨,先不要急,您是我们的签约居民,可以通过医联体绿色通道转诊马上做进一步检查!”已与家庭医生签约并建立起良好关系的曾阿姨,听从了进一步诊治的建议,被明确诊断为乳腺癌,并接受了治疗。


治疗后,她与陈萍的联系更多了。“当得到确诊结果时,我真想哭。不仅是因为遭遇肿瘤的厄运,还因为打心底里感激陈医生。要是没有她的关心帮助,我可能病得不清不楚,命都没了,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后,就像有了健康管家。”每每说起这次就诊,以及治疗的过程,曾阿姨总有着说不完的话。


从“是什么”到“在身边”,
家庭医生主动连续有效服务,
敲开居民的心门


“现在陈医生的团队经常主动打电话关心我们,每半个月叫我去监测血压、血糖,他们对我的身体情况很了解,服务也很周到。”家住江南西的李大叔在慢病门诊随访开药时说。刚确诊糖尿病时,非常抗拒口服降糖药,在陈萍三番两次的上门走访与劝说下,李大叔终于将慢病控制在较好的状态。“老年人大多很固执,你就要哄着他们,要付出真心和耐心”,陈萍说。


除了全面耐心服务、定时随访拉近健康管理的距离,陈医生还将更主动的优质医疗服务贴近患者,解决更实际的问题。


在一次门诊巡查中,陈医生撞见了开完中药准备回家的何阿姨,闲聊中知道她最近都没有坚持监测血糖。陈医生立马拉着何阿姨做了一次血糖检查,发现血糖值高达20mmol/L。在查阅健康档案后,陈医生为何阿姨调整了新的血糖控制用药方案,并教会她自我监测血糖。在陈医生坚持每天微信跟踪服药情况、血糖水平等情况长达1个多月后,何阿姨才形成最后按时按量服药,自我监测血糖的习惯,最后血糖的控制效果也非常好。


开展家庭医生健康服务6年以来,陈萍医生把看病诊治延伸到预防、保健、康复、管理一体化综合服务,将院内坐诊扩展到社区定点服务、家庭医生工作站集中服务、社区健康巡诊、居民家中随访宣教,从居民不知道家庭医生“是什么”到老百姓感受到家庭医生“在身边”,用主动连续的服务,敲开居民的心门。


陈萍医生只是千千万万个家庭医生的一个缩影。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是一份份健康管理档案从建立到管理,一个个微信从修改备注添加好友到嘘寒问暖贴心老友,这背后的故事,汇聚成家庭医生故事的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