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战“疫”丨让患者安心,护同事安全——一位基层护士长的抗疫记录
2020-03-26 19:24:46

陈兴彦是海珠区江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部的护士长,同时也是一名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她在临床一线工作了15年,一直专注于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在抗击疫情的这段日子里,她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人壮举,但陈兴彦却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时的初心。
关怀住院患者如家人般亲切


春节前,按照中心疫情防控部署,为严防院外输入感染,需要封闭管理住院部。


当时住院有32位患者,家属们常来探视,要封锁住院部需要得到家属的理解,陈兴彦护长亲自给32位患者家属打电话,“我和主任天天上班,我是他们的大管家,您就放心交给我吧。”她跟家属们说,耐心向他们解释。


经过一番沟通,仍有几位患者家属不放心,有一位患者家属激动地说:如果他们长时间看不到住院的母亲,要是她有病情变化时,他们将难以接受。


长期从事住院部护理工作的陈兴彦感受到家属的担忧,经过一番思索,她决定让家属加她的微信,让病人与家属视频聊天,对有沟通障碍的病人拍日常视频发给家属,家属们看到她做的一切,逐渐开始安心下来。

陈兴彦与患者家属线上沟通患者情况。


病区205床住着一位93岁的老奶奶,他的大儿子刚从国外回来,遇上封锁病区无法见妈妈一面,老奶奶因为长时间没看到亲人情绪低落,甚至有时不配合治疗!陈兴彦知道情况后,主动跟家属联系,约好有空就视频见面。


那天家属预约的视频通话已是下班时间,陈兴彦依然热情地帮两人连通视频,看着老奶奶与儿子视频会面时的喜悦,在手机里相互安慰鼓励的画面,陈兴彦像看到自己家人团聚般十分欣慰。更让她感到高兴的是老奶奶视频后情绪好多了,看到她就主动跟她聊天,也愿意配合治疗了。


陈兴彦用手机让患者和家属视频探视。



一人扛下辖区咽拭子采集任务


疫情缓和后,病区新收患者要采集咽拭子,这项工作由陈兴彦一人承担了下来。同事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新收的患者多数年老体弱,有的甚至痴呆或神志模糊,采样时不容易配合,未知危险因素很多,她是党员还是她来做好点。每次采集时,陈兴彦像哄小孩一样耐心地劝说患者,取样动作轻柔得生怕引起他们的不适,有时一个病人要哄好久才肯配合。二十多人的咽拭子采集,她硬是一个人扛了下来,而且每次都顺利完成。


这些让许多住院患者和家属感动,大家都说把家人放在江海中心住院,他们可以安心,还纷纷称赞她们护理更用心,管理更有家的温暖。


陈兴彦采集咽拭子。


除了监管病区工作,因总护士长滞留湖北,陈兴彦和门诊部副主任黎芬共同担起了全中心院感防控工作。陈兴彦负责对中心人员进行院感防控知识培训,负责制定好中心医生的防护标准,各部门的环境清洁、消毒指引及操作规程,特别是接诊发热患者流程,她反复修改了好几次。


她说:江海是我家,平安靠大家,我要把好院感关,保护好中心同事和来这里的街坊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改造”隔离酒店达到医院管理标准

陈兴彦还和住院部主任蔡晓明一起承担着江海街集中隔离酒店的防控管理工作。她和驻点护士一起设置工作分区,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毫无医学管理经验的酒店设置成医院管理标准的隔离观察点,避免了人员出现交叉感染。


陈兴彦在集中医学观察点查看台账。


陈兴彦多次去酒店进行现场督导,从保洁人员的防护到垃圾的专业收集,从如何配置消毒液到终末消毒的顺序等细节都要细心查看。她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按院感标准为酒店科学设置各类工作流程、指引,各类登记本等。


她多次跟隔离酒店的医护人员强调: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我们要及时做好对集中隔离对象的人文关怀,要耐心点亲切点,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大家的努力下,江海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很快成为海珠区第三片区收治点,扩大了收治范围,为周边人民群众的健康筑起了安全防护网。


陈兴彦在集中医学观察点督导消毒工作。


陈兴彦在集中医学观察点教护士穿隔离衣。



陈兴彦每天的工作路线就是在隔离酒店、站点、科室之间奔走,她连续大半个月没有给乡下的两个孩子和老人们捎去消息,科室主任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对她说:找一位护士做助手吧。


她笑笑说:现在人手紧张,科室的00后护士都到防控一线增援了,想想以前在省二医应急医疗队工作的日子,相信自己能把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