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一般在患者出现了心脏停止跳动时,
氧气供应和血液循环中断,
如果脑组织缺氧的时间能够控制在4分钟以内,
可能会恢复过来,
但是如果超过4分钟,
那么脑组织的损害就是永久的,
甚至会导致死亡情况出现,
所以心脏停止跳动的黄金抢救时间
就在4分钟之内!

培训现场。
据了解,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CPR心肺复苏、气道异物解救、创伤急救基本技术等急救专业知识,授课讲师为海珠区红十字会培训团的叶佳彬医生和于展波医生。两位讲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授课经验,他们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轻松活泼的互动和“手把手”的演示,把原本晦涩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丰富生动、易学易用。


讲师讲解理论知识。
本次培训班上,学员们学到如何判断被救助者是否适用心肺复苏,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了解救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经常出现的错误,如何正确开展救助,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除了了解对成人进行救助,还学到如何对儿童进行正确救助;还有如何判断心脏复苏有效指征等理论知识,现场另外还配备人体模型进行实操演练。


学员实操练习。
理论实操课后,参训学员逐一参加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培训目标。参训人员也由此真正学会掌握一系列生死攸关的“绝技”。
心跳骤停,越早开展心肺复苏效果越好,最重要的是恢复大脑供血供氧,脑细胞对缺氧最为敏感,如果脑细胞缺氧超过5分钟,脑细胞就会开始死亡,所以如果大脑长时间缺氧,一定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长期的大脑缺氧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甚至脑死亡。
运动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而生理反射、气温、生活习惯改变等三大原因,导致冬季心血管意外足足是夏天1-2倍。万一身边有人猝死,能怎么办?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副主任、急诊科主任李欣指出,在“黄金抢救4分钟”内以心肺复苏抢救,接近40%可挽救生命。
胸外按压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定位:中指对乳头,掌跟对胸骨
频率:100-120次/分钟
深度:5-6厘米
要点:掌跟不离胸,保持肩、肘、掌跟三点一线,以身体带动做下压动作,让胸廓充分回弹,减少停顿时间。
人工呼吸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抬被施救者下巴,使其头部后仰,充分打开气道,检查口腔有无异物,然后口对口吹气,吹气时捏紧鼻孔以胸口起伏为准。
1、按压与呼吸的比是30:2(连续按压30次后做两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5个循环后,判断被施救者有无心跳和呼吸,有则暂停心肺复苏,无则继续心肺复苏。不愿意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可只做胸外按压。
2、呼吸心跳停止8秒后,将出现脑缺氧症状,30秒后昏迷,60秒脑细胞开始死亡,6分钟全部死亡,10分钟不可逆转的死亡,医学上定义4分钟为抢救的“黄金时间”。不要光等救护车和专业急救人员,有急救常识的人在“黄金抢救4分钟”内以心肺复苏抢救,接近40%可挽救生命。
余涛指出,尽管医院抢救设备先进,但如今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仍然不高。其实,心脏性猝死可以预防,和进行有效的前期处置。
1.一戒:戒烟要远离心脏病,首先要戒烟。
2.二控:控体重、控三高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伙伴;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被证明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3.三调,调饮食、调心理、调节奏
调饮食:“病从口入”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将大鱼大肉调整为蔬菜瓜果,将高脂高盐调整为清淡原味,将暴饮暴食调整为每餐“八分饱”,就能够使心血管更健康。
调心理:心脏病突发往往与各种情绪的过度产生关系密切,因此有效调节自身情绪,避免大喜大怒、极悲极恐能够减少突发状况的发生。
调节奏:近年来很多行业大量出现的心跳骤停事件多是因为长期连续加班或劳累,忽视身体的亚健康所致,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过劳死”。
提倡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节奏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我们建议,连续加班要注意休息,出现胸痛一定要及时就诊。
1、不要参加力所不能及的体力竞赛活动
2、运动前一定要做热身运动,运动后要做放松活动。切勿突然参加剧烈活动,也不能突然中止活动
3、不要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应以运动时即刻心率高于平时心率的70%为宜;比如,平时心跳60次/分钟,运动时最高心率不能超过105次/分钟
4、运动中出现不适必须停止运动,不要勉强坚持,并要及时就医
5、餐后不要立即运动,避免因肠胃需要血液而致使心脏和肌肉缺血
6、避免在不洁空气的环境中运动,并要注意冷暖及时调整穿衣。如果在雾天、阴霾天、沙尘天等气象环境中锻炼,那就和吸烟一样有害
发生急性心梗、心源性猝死后,除及早进行心肺复苏外,通过电除颤仪进行心脏除颤将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
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项供非专业医疗人士使用的社会化急救产品,它的目的是在现场由公众使用为此类病人进行及时的点击抢救。
在广州,以广州塔为代表的旅游景点已在2017年就开始安置这一救命神器。首批试点的八个“微型应急站”主要在广州塔、花城广场、北京路、正佳广场、白云机场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等人群密集的地方。

“微型应急站”内设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一台,急救箱一个。信息时报记者 蒋隽 摄
我们来看一下上海红十字会的急救培训班的演练操作:
首先,取出并按下电源按键后,按照语音提示撕开密封的贴片包装;

AED设备主要由机器主体与电极片组成。
第二,其中的黄色与红色两片贴片即作用于患者的电极片,根据图示分别贴于左胸部下方与右胸部上方,并将电极线插入AED相应插口处;
第三,机器语音会立即提示“正在分析心律”,并根据实际情况告知应电击还是继续人工救护,使用过程不超过1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除AED语音提示“离开患者”外,其余时间施救者都应持续进行心肺复苏(CPR)抢救,保证胸外按压频率在每分钟100至120次。
看图片还不够直观?
这里还有介绍胸外按压和AED使用方法的视频:
AED全称“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非常简单,及时正确使用,成功率远高于徒手心肺复苏(CPR),因此被称为“救命神器中的傻瓜机”。
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AED会自行判断是否室颤,如果是室颤,AED会自动充电、开始除颤。
使用步骤有哪些?
1.确认患者有无意识,轻拍重唤。
2.如果没有反应,寻求帮助;拨打120,并取来AED。
3.检查呼吸(5秒~10秒)。
4.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5.开启AED,并按图示贴上电极片。
6.AED自动分析心率。
7.听从AED提示操作,电击除颤或继续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王西富介绍,如果判断错了,给一个昏迷而没有心跳停止的人使用了AED,AED经过心律分析后,绝对不会自动充电,也就不能放电,不会电到病人。
中国每几分钟就有1次心脏猝死事件,
而抢救成功率不到1%。
最初的4~6分钟是黄金时间,
有效施行心脏复苏赢得宝贵抢救机会,
日常学习救护知识尤为关键!
部分来源:广州日报、美食导报、新浪娱乐、微博